新华网广州12月28日电(记者王攀)蛇年初一晚间的广州,夜色依旧,然而曾经连续点亮18年春节之夜的灿烂烟花却没再升空璀璨,取而代之的是由城市制高点广州塔打造的一场“广味”音乐灯光秀。
和北京等其他大城市不同,长期以来,广州一直严格执行“禁鞭令”。在一些城市鼓励“限鞭”受到相当部分市民认可、赞同的时候,告别了烟花晚会的广州却从此与春节烟花彻底“无缘”。一些网民贴出了以往绚烂的烟花晚会图片,在追忆风华的同时也向城市管理者提出疑问:城市生活与传统民俗碰撞的缺口究竟该怎么填补?
网民追忆“消失的烟花”
2017年烟花晚会停办,不少广州市民上网发帖“追忆”曾经照亮羊城夜空、给无数人带来欢乐的璀璨焰火。“记得第一次去琶洲燃放点看焰火时,相当激动。”“一轮轮烟花在天空燃放,江边一阵阵惊呼,操着各地口音的人都在感叹,突然一下子觉得这个城市挺好。”“现在突然停办了,你是觉得开心还是可惜呢?”“小幽”等网民这样抒发自己的心情。
自1995年起,广州春节焰火晚会已成为很多市民熟悉的“新年俗”。每到年初一,来自各地的市民,全家出动拥至珠江岸边,翘首以待。2012年,尽管室外气温仅有5摄氏度,但仍有51万市民到现场观看。
广州市政府在发布相关决定时曾表示,取消烟火晚会一是为避免燃放焰火对广州城区大气环境的影响,二是节约。据了解,2012年燃放烟花开支高达1000万元,接近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年度总预算的10%。
一方念念情深,一方有理有据,停办引发不少人赞同,也有不少网民坚持认为“省钱不是这么个省法”“环保为何先拿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刀?”。10日晚,流连在珠江之畔的一些广州市民也为看不到焰火而遗憾,感觉“这是多少年的传统,取消了多可惜!”
城市生活和传统民俗的碰撞
由于广州长期“禁鞭”,在告别焰火晚会后,蛇年春节全城首次彻底与烟花无缘,城市生活和传统民俗间的碰撞让不少网民非常纠结。
“民俗传承有两个特性,一是偏远地区比中心地区容易保存,二是经济越发达,越有延续传统民俗的期望,这两者间有时互相促进,有时则产生冲突,矛盾如何处理,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。”长期研究民俗课题的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说。
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放鞭炮是春节习俗中最容易被记忆的一项,但对于大中城市而言,这一习俗的保留受限越来越多。广州此次在“禁鞭”之后进一步停办焰火晚会,主要因为烟花会对城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。